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迎评工作简报(第4期)

发布时间:2021-12-08 信息来源:李沧政务网


       区专班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、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,加强谋划部署,积极对标对表,不断创新突破,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立长效机制。

       一、专班工作

       一是定期调度抓落实。召开区专班第4次调度会议,调度近期迎评工作进展情况。摸排《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和《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》落实情况,讨论研究下步计划,为起草李沧区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做好前期准备。

       二是样本走访全覆盖。积极与上对接,调整优化参评样本。现有企业实现走访全覆盖,重点样本完成二次走访。

       三是宣传活动见实效。自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,共收集整理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129篇;在经济日报、大众日报、青岛日报等各级媒体集中发稿20篇,各专题组自行发稿28篇,营造良好改革氛围。

       四是寻标对标谋创新。积极对标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营商环境评价排名靠前、承接创新试点的标杆城市,实时追踪改革前沿,借鉴吸纳创新举措。

       二、各专题组主要成果

       在“办事方便”方面,区发展改革局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,建立由处级干部及13 个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“企业服务专员”队伍,与全区836 家规上企业建立长期服务关系,为企业提供“一对一”精准服务,实行无缝隙服务全覆盖。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 200余项高频事项要件、样表进行了“零基础”“颗粒化”梳理,系统化、标准化梳理“零咨询”办事指南33项。梳理高频办理事项、最新政策25条,制作第一批20条白话办事指南动画版。

       在“法治公平”方面,区法院推进院领导主办破产案件常态化,今年3月以来受理的破产案件全部实现由院领导担任审判长主办,审判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。下一步,区法院将继续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,提升破产审判能力和水平,为稳妥处理“僵尸企业”、促进市场主体有序退出,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线索核查整改工作,对涉及我区的非正常专利申请线索进行全面梳理;同时对申请人及相关代理机构进行逐一对接,做好政策解读工作;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导向,加强宣传教育工作。

       在“成本竞争力强”方面,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引领践行民资公司融资新模式,按最高上限为某民资公司批复了64.9亿元股东借款作为业务周转金,使其业务资金规模从15亿元增加到79.9亿元,大幅度提高了资产流动性和发展可持续性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李沧分局率先实现“交地即办证”,通过流程再造、服务前置、联合办理等服务模式,减少了企业多个部门跑腿,缩短了办理不动产权证的时限,打通了服务企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下一步,分局将进一步优化服务,努力实现“交地即办证”常态化,推动李沧区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。

       在“宜居宜业”方面,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升级打造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主导,集就业招聘、家庭服务、技能提升及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广场。注重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,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营服务体系。截至目前,服务广场共注册创业实体93家,带动就业人数440人,完成税收247万元。区商务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深入推进商务大数据应用体系共建共享工作,持续推进商务领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、有序共享,合力完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,形成定期共享和双向反馈工作机制。建立常态化外商投资企业走访制度,建立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工作台账,深入企业实地走访,摸查企业困难,送政策、促投资,协助解决问题。

       三、下周计划

       一是深入谋划部署。起草《李沧区优化营商环境管理办法》,完善体制机制,为全区营商环境工作提供制度保障。

       二是加强对标提升。根据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任务及《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》,梳理李沧区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,聚焦市场主体需求,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,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李沧特色的创新成果。

       三是推动政策落实。开展第6期惠企政策公益讲堂,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宣传,提升政策知晓度。做好惠企政策梳理,加快政策兑现落实。